西峰区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
32px
22px
18px
- 12px
- 14px
- 16px
- 18px
- 20px
- 22px
- 24px
- 26px
- 28px
- 30px
- 32px
- 34px
- 36px
- 38px
- 40px
- 42px
- 44px
- 46px
- 48px
- 50px
近年来,西峰区聚焦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总目标,通过建立“三大机制”、提标“三个规范”、整合“三项服务”、创新“三民模式”,进一步强化乡镇服务功能,优化资源配置,创新供给方式,有力推动了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。
建立“三大机制”
一是建立党的领导机制。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加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,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乡镇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,建立了区委常委包抓乡镇的工作机制,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二是建立按章理事机制。探索实行乡镇干部“民情接待日”、“下访日”、“服务周”等制度,大力推行“政务服务”向“便民服务”转型,做到了“三清三不出”(登记表格一次给清、咨询事项一次说清,办事程序一次讲清;家事不出门、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)。
三是建立责任监督机制。严格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,建立实行区、乡两级政府服务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,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主体责任和主业意识。
提标“三个规范”
一是提标服务设施规范。累计投入4900万元,新建村级办公场所19处,均设置了民政和养老等窗口6个。筹资4300多万元,对全区7所乡镇养老院进行了全面新建和改扩建,新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80处。率先为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分户建成了“厨居一体”式安全稳固住房,全区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二是提标服务制度规范。按照“窗口受理、内部流转、限时办结、窗口出件”的原则,对咨询、申请办理事项由首问人负责,搭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“连心桥”。
三是提标服务能力规范。将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。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方式,重点在教育、医疗、民政等领域推行政府购买服务,支持社会组织、经济组织和工商企业等承接服务项目20多项。大力推行“互联网 政务服务”建设,构建起信息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。
整合“三项服务”
一是整合服务权责。统筹设置乡镇政府机构,规范设置“五办六中心一个管理所”,重点向面积较大、人口较多、服务半径大的乡镇倾斜和配置人力资源。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,制定《西峰区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实施办法》,确保了下放权力接得住、用得好。
二是整合服务事项。按照“两集中、两到位”改革要求,积极整合民政、人社、残联等多个部门职能,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城乡低保、基本医疗、养老保险等32项管理、服务类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,确保群众办事只跑“一次路”。近年来,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机构累计受理办件60多万件,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。
三是整合服务职能。深化“阳光政务、贴心服务”品牌创建,制定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,细化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事项,使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。
创新“三民模式”
一是帮扶帮带联民。结合村“两委”换届,大力实施“能人强村、好人治村”战略,广泛开展“结对帮扶献真情,党群齐心奔小康”结对帮扶活动,推行村“两委”书记主任一肩挑,将589名致富能人选进村“两委”。推行党员干部“1 1”、致富能人“1 2”帮带贫困户机制,全区4000多名党员和致富能手与8000名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,实现小康建设全区不漏户、不漏人。
二是解难扶困助民。积极实施“三坚持、三构建”,建立了困难群众保障“五项机制”(低保申报核查审批、低保停发告知复核、临时救助主动发现、重大疾病日常救助、特困人群动态管理),近年先后兜底保障重点贫困对象17.9万人次,发放救助资金4.6亿多元。
三是乡村文化乐民。持续深化乡村活动场所开放工程,利用图书室、文体广场、乡村舞台,广泛开展“强党建、促脱贫、奔小康”系列活动,先后举办“迎国庆颂改革庆丰收”“关注关爱留守儿童”等群众文艺展演、书法笔会活动2300多场次。紧盯乡村治理、陋习整治、新风培育三大重点,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整体精神风貌,逐步形成了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的新风尚。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