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z6尊龙旗舰 >新闻中心>民政新闻>详细内容

镇原县把准救助脉搏  助力乡村振兴

来源:镇原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:2022-01-11 18:10:46 浏览次数: 次 【字体: 】

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,社会救助工作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镇原县把准社会救助工作“脉搏”,进一步完善救助帮扶机制,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,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

 以分层分类把准“悬崖”脉搏。所谓社会救助的“悬崖”问题,在于救助困难群众时,各部门往往只瞄准兜底保障对象,而未享受低保、特困的对象,则可能无法享受其他救助。对于“悬崖”问题,镇原县综合考虑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、困难程度等因素,全面构建三个救助圈层,分层分类实施救助。一是“核心层”,不断完善低保、特困对象认定办法,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,及时纳入保障范围,并向医疗、住房、教育、就业等专项救助部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。二是“中间层”,针对低收入或支出型贫困家庭,按照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,根据实际情况,给予相应的专项救助。三是“拓展层”,对因遭遇突发事件、意外伤害、重大疾病、临时遇困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全体公民,积极开展急难型临时救助。

 以健全制度把准“时效”脉搏。在工作实践中,经常会有一部分遭遇突发性、紧迫性、灾难性困难,生活陷入困境,靠自身和家庭无力解决,社会救助又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和个人。有效保障这部分困难群众生活,需进一步细化急难型和支出型临时救助措施。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,困难程度较重的,实施“先行救助”,事后补充相关资料及手续。对困难程度重、持续时间长的,采取“跟进救助”的等方式,必要时通过“一事一议”审批,畅通社会救助申请、急难情况报告、主动发现等渠道,建立健全快速响应、一事一议个案会商“救急难”工作机制。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,通过定期排查、主动走访、开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、建立健全预警监测机制、利用大数据比对等方式,及时发现,及时救助。

以协调发展把准“衔接”脉搏。目前,社会救助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网络,导致在社会救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,经常出现制度冲突、救助重复或漏救等问题。对于这些问题,要增强系统整体协同,厘清社会救助体系内部各项救助的边界,实现制度有效衔接,推动项目优化重组。减少最低生活保障与特困人员救助、临时救助与其他救助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叠,完善政策措施,健全体制机制,并注重社会救助制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,形成救助合力。统筹衔接社会保险、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,提升管理效率和制度效益,实现社会救助各项目之间、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。

民政工作关系民生、连着民心。下一步,镇原县民政局将不忘初心、不弃微小,把群众“表情包”当成我们工作的“晴雨表”,抓好影响群众生活的“关键小事”,以“为民情怀”加热“民生温度”。

×
网站地图